查看原文
其他

杨雨04: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
杨雨 丁中广祥 2021-09-05

【往期回读】

蒋勋细说红楼梦 | 合集80回全

蒋勋新说红楼梦 | 合集120回全

蒋勋这一代 | 合集7集全

蒋勋为你读诗 | 合集40集全

重要声明

本素材来自廊坊档案。图文贵在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更多精品资源,见我号菜单栏“老夫广祥”—“精品资源” 


中国人爱写诗,也爱读诗。长期读诗的人,不鸣则已,一开口就让人惊艳。长期读诗的人,让人久处不厌,闲谈不烦。在杨雨看来:诗不是胭脂,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;诗不是羽毛,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;诗不是万能的,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。今天请一起跟杨雨老师品读古诗词吧!

春夜喜雨

杜甫
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
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

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

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啊,是围绕着一个字展开的,什么字呢——喜。


我想啊,对于中国人来说,“喜”真的是一个很“讨喜”的字儿,大伙儿过日子都是奔着欢欢喜喜去的,民间甚至还有“四喜”的说法。哪四喜呢?久旱逢甘霖,他乡遇故知;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。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人生四大喜事。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,这四大喜事也大致差不多,久旱逢甘霖说的是季节的风调雨顺;他乡遇故知说的是友情的安慰;洞房花烛夜说的是婚姻的幸福,金榜题名时说的是学业、事业的成功。看来从古至今,人生的平安喜乐无外乎就是这四大块儿了。那么,我们今天要聊的这首诗,是和哪一类型的喜事有关呢?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杜甫这首家喻户晓的《春夜喜雨》:

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
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

乍一听上去,这首《春夜喜雨》貌似写的是“四喜”中的第一大喜事“久旱逢甘霖”。那么,事实是不是这样呢?


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首诗。


这首诗是杜甫住在成都的时候写的,最后一句“花重锦官城”,锦官城指的就是成都了,成都不是还有个别号就叫做“锦城”嘛。以前成都有大城、少城之分,古时候的少城是掌管织锦官员的官署,因为四川出产的彩锦被称为蜀锦,那可是名闻天下的奢侈品,成都因此被称为“锦官城”,也简称为“锦城”。


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”去过成都或者生活在成都的朋友可能都注意过,成都的气候通常是7、8两月多雨,而冬春两季雨水相对较少,所谓“春雨贵如油”啊,尤其是在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方,一场及时的“好雨”是就显得无比重要了。


我们看古时候那些地方长官,求雨祈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。举个例子来说吧,苏轼在当徐州市长的时候,有一次徐州遭遇春旱,苏轼就带领着自己的属下专门到石潭去祈雨,大概真的是心诚则灵吧,祈雨之后不久徐州果然普降甘霖,旱情缓解,尤其是农村生活恢复正常,苏轼又专程去石潭举行谢雨的仪式。


更有趣的是,苏轼还一连写了五首《浣溪沙》词,记录下市长求雨给老百姓带来的欢乐气氛:村姑们为了围观帅气的市长大人,纷纷打扮得花枝招展,“旋抹红妆看使君”,还换上了她们觉得最漂亮的裙子,三三五五地挤在柴门口,你推我搡地,唯恐自己看不到,连裙子被踩破了。村民们也纷纷在自己的土地庙里去祭祀谢雨,有个老头儿实在是太兴奋了,不小心喝高了醉倒在路边,“道逢醉叟卧黄昏”,(《浣溪沙》)真是一派质朴而欢乐的气氛。


所以啊,老杜笔下的“春夜喜雨”,这个“喜”字儿还真不是为了他一个人的喜事儿。虽然这个时候的老杜既不是成都的父母官,也不是真正靠天吃饭的农民,但他对风调雨顺真的有像农民一样感同身受的欣喜。


因此,在老杜的笔下,成都的春雨真是善解人意、温柔善良,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宁静的夜晚,春雨悄悄滋润着万物,却一点儿都没有张扬、炫耀的意思。因为下雨的缘故,天空中乌云密布,野外的小路似乎像乌云一样黑,同样昏暗的江面上只有船上的灯火透露出一点光明。“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”,这两句写雨中夜景,真正体现出一位大诗人和普通人的区别。


前面说过,老杜对春雨的喜爱和期待之情和一般老百姓完全一样,可是他和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还拥有一双审美的诗人的眼睛。因为在乌云压境、风雨交加的夜晚,一般人可能早早地躲在家里避雨了,可是老杜却饶有兴致地欣赏着野外的春风春雨、春江春水。看来“知时节”的又岂止是一场春雨呢,还有像老杜这样热爱自然的诗人哪。


诗的末尾两句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,由雨中夜景又写到了雨中晨景。夜景之“黑”,与晨景之“红”,色彩由暗到亮,看上去只是写了时间和视觉的变化,其实更是老杜心情的变化,一场善解人意的春雨过后,诗人心情是那么愉悦,大清早踱出家门,满目所见,鲜花盛开,红彤彤、明艳艳的,花瓣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雨珠,将整个锦官城都装点得无比明媚。


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,并且再一次呼应了题目的“喜雨”和首句的“好雨”,虽然这两句诗没有一个字写到心情,诗人的心情却是毫不掩饰地跃然纸上。为什么我会说尾联这两句特别能够反映出诗人心情的喜悦呢?


其实我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。喜欢读诗词的朋友可能都能想得到,很多诗词在写到春天风雨过后的鲜花,往往都侧重在表达鲜花受到风雨的摧残,借鲜花的凋零来抒发时间流逝的忧愁。


像我们最熟悉的《春晓》: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,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”就是这样。


冯延巳的“雨横风狂三月暮,门掩黄昏、无计留春住。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。”


就更不用说《红楼梦》里那个著名的黛玉葬花的情节了:“黛玉葬花”在《红楼梦》中出现了两次,第一次出现在第二十三回。阳春三月,一天早饭后,宝玉带了一套《西厢记》,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,如痴如醉地读了起来。


正巧一阵风吹过,树上的桃花被吹下一大半来,落了满身满书满地。宝玉生怕弄脏了落花,赶紧兜了花瓣,抖进池水之中,看那花瓣飘飘荡荡流出沁芳闸。可是他当回到桃花树下,发现地上又掉了许多落花,一时就不知该怎么办了。这时他听到背后有人问:“你在这里做什么?”回头一看是黛玉,肩上担着花锄,锄上挂着花囊,手里拿着花帚——这正是黛玉葬花的经典形象。


春天的风雨让落花凋零,这是诗词中最常见的伤春景象,也是最容易引发诗人悲愁的自然现象。可是,老杜就是这么与众不同,在“随风潜入夜”的一场春雨过后,他看到的不是满地残花的萧瑟,而是在春雨的滋润下,更加丰满、更加娇艳、更加灿烂的鲜花盛开与春光明媚,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。那么,老杜到底是有多爱这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,又是有多爱这座春意盎然的锦官城呢?


这就要简单说说老杜来到成都的这段背景故事了。


天宝十四载,安禄山起兵叛乱。杜甫也不得不携带妻室儿女,再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。乾元二年(759)年底,杜甫一家流亡到了成都。第二年春天,也就是上元元年(760),杜甫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,于成都的浣花溪畔修筑了一处草堂,还在草堂周围种了许多花草果树。


草堂虽然简陋,屋顶的茅草经常被狂风卷走,屋里还到处漏雨,可是流亡多年的杜甫一家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安身之所,杜甫也终于有了心情真正欣赏一个春天的美丽:轻荫蔽日,百花盛开,无数蜻蜓在草堂附近飞来飞去,燕子也来屋檐下修筑新巢,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。那首著名的“黄四娘家花满蹊,千朵万朵压枝低,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”就是写于成都时期。


其实在成都草堂居住的时候,杜甫一家的生活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上,那首中学生都能背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就很能体现杜甫一家的穷困潦倒,所以杜甫和他的妻子、孩子必须自己种菜、甚至要靠种草药、买药吃来勉强糊口。但贫穷并没有压垮杜甫和他的家人,杜甫最让人敬佩的就是那种苦中作乐的胸怀。在这里,我简单概括了一下杜甫一家苦中作乐的三大“喜”:

第一喜,他收获了真挚的友情


成都时期,杜甫的朋友圈既有高官又有普通乡邻。例如担都府尹、剑南西川节度使严武,就是杜甫的世交好友。严武不仅经常到杜甫草堂做客,也经常邀请杜甫去他的官邸聚会,对杜甫一家的生活颇多关照,严武甚至还向朝廷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、检校工部员外郎,这也是杜甫一生中担任过的最高官职了。只不过杜甫已经不能习惯处处受拘束的官场生活,不到半年就辞了职,继续过他悠哉悠哉的闲居生活去了了。


再比如说,杜甫还有一首很有名的《客至》诗,说的就是一位姓崔的县令来他家做客,杜甫虽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来招待贵客,但几盘乡野小菜,一壶自酿的老家,两个人喝得一开心,就把隔壁的老农民一起唤过来开怀畅饮,尽欢而散了:“……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。……肯与邻翁相对饮,隔篱呼取尽余杯。”


第二喜,他体验到了深挚的爱情


杜甫终其一生没有纳过妾,也没有什么寻花问柳的绯闻。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,他与妻子杨夫人始终相濡以沫,不离不弃。最难能可贵的是,杨夫人出身弘农杨氏,父亲是司农少卿杨怡,算是官宦人家的大小姐,可是嫁给杜甫之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当中,经常连饭都吃不饱,再加上他们连续生了八九个子女,可想而知操持这个大家庭有多么艰难。


可是杨夫人从来没有怨言。杜甫是个诗人,不幸生逢乱世,他自己又不善于挣钱养家,这个贫困而庞大的家庭全仰仗杨夫人勉力操持,才不至于妻离子散,“世乱怜渠小,家贫仰母慈。”(《遣兴》)成群的儿女,全靠杨夫人的慈爱操劳,才能够抚养成人……


但,相濡以沫、艰难持家还不是杨夫人最值得敬佩的地方,我觉得,杨夫人最让人敬佩的地方,还是她总是能够在最苦难的时候,还想方设法让日子过得充满喜悦的情调。


成都的夏天清幽宁静,闲来无事,杜甫忽然来了下棋的兴致,可是长期的颠沛流离中,棋盘棋子儿都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了。不过这也难不倒妙手灵心的杨夫人,她趴在桌上,很快在纸上画了一张棋盘,然后和丈夫画棋子儿来下棋,他们的小儿子则在一旁自己敲针做钓钩准备去钓鱼玩儿,“老妻画纸为棋局,稚子敲针作钓钩。”老夫老妻相对弈棋,孩子们在身边自由自在地嬉戏,这是一幅多么有情趣的家居生活图。


偶尔,杨夫人还会陪着杜甫、带着孩子划船郊游。“昼引老妻乘小艇,晴看稚子浴清江”,这就是一副兴味盎然的家庭“自驾游”图景。杜甫还用“蛱蝶相逐”、“并蒂芙蓉”来形容他们夫妻的成双成对,在杜甫眼里,夫妻相守本来就应该是爱情和婚姻的常态。


虽然穷,他们没有美酒佳肴当做出游的干粮,但是普通的茶水或者甘蔗汁已经是无上的美味,没有华贵精致的玉缸,瓷瓶子也别有一番朴拙的风味嘛。


杨夫人还会带着一家大小开荒种地,栽花植树,养鸡养鸭,甚至还种药卖药贴补家用,将朴素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有时候客人来访,杨夫人总是能将简单的山野小菜做得美味可口,和邻居的相处更是融洽和睦得如同一家人……


这样的妻子,这样的婚姻,应该是杜甫苦难生活中最大的安慰了吧。


杜甫在成都的第三大喜,就是他在成都收获了自己是个创作的又一个高潮。像《春夜喜雨》、《客至》、《江畔独步寻花》、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等等著名诗篇都诞生在这个时期,而且其中的很多诗篇,让我们看到了杜甫的另外一面:那是一个充满着童心童趣的诗人,而不仅仅是一个成天沉浸在忧思痛苦中的老诗人。


在成都草堂居住的五年当中,杜甫写了四百三十首诗,几乎占到杜甫诗集总数的三分之一,其中就有不少描写美好春光的诗篇,《春夜喜雨》就是这样的代表作。


了解了杜甫写作《春夜喜雨》的背景,我们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一场春雨之后,杜甫的心情会那么喜悦、那么充满希望了吧!

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
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

不因为苦难而堕落,不因为平凡而麻木,随时随地心生喜悦,看到希望,创造动力,才是生活的大智慧。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